李煜明,1993年出生的永州小伙子,大学就读于湖南工程学院,在校学习时,身为党员的他,不仅担任了学生会主席,而且每年都拿奖学金,还收获优秀团干、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;并且毕业之时,被评为“湖南省优秀毕业生”。而这么一名优秀的大学生,在毕业的时候,却放弃了国企高薪的白领工作,干了一件更加优秀的事儿——做一名选调生,到永州农村当一名村官。
他当村支书的地方位于宁远县禾亭镇,叫作琵琶岗村,是一个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明清古村落,作为明清时期湖广运盐的枢纽,这个村庄曾经富甲一乡,但是因为缺水,古村渐渐没落,琵琶岗村变成了省级贫困村,面对如此困境,李煜明发挥当地明清古建筑群优势,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方式和手段,为古村注入了活力,引来了游客,打响了一块响当当的古村落旅游招牌,也吸引了多方媒体对李煜明进行采访报道,如人民日报,湖南卫视等。
李煜明的成功既给在校大学生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,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国家的基层工作;也给正工作的村官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,运用多向思维谋取发展。
不怕困难,年轻就要不断尝试。李煜明带领琵琶岗村脱贫致富之路必定充满险阻。“要致富,先修路。”第一个面临的难题,便是村民肖绍良的房子挡住了旅游大巴进村的路,对于家庭观念深厚的中国村民而言,正应证了那句“穷家值万贯”。李煜明自己劝说了两三回没能成功,并且肖绍良就是坚定的两个字:“不拆!”。李煜明便召集了村民互助会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肖绍良碍于面子才终于同意。为使肖绍良心里也能同意,李煜明还请族长将肖绍良的事迹记载在功德簿上,若是村子有了发展,亦少不了前辈们的奉献,警醒后代要懂得珍惜。然而,对于这个村子而言,贫困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缺水,李煜明作为村支书,带领村民们到七八公里之外寻找水源,建起了水塔,清澈的水源的引入,也是财富的引入。琵琶岗村贫困的357人,于2016年已脱贫341人,预计2018年可全面脱贫。勇于挑战的人们总能达成不凡的成就,这不也激励着年轻人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,提升自我吗?
因地制宜,善于利用现有资源。琵琶岗村青石板路、两百多栋明清古建筑、一色的青砖黛瓦马头墙,显然是便于发展旅游业的。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,都渴求能在压抑工作之余享受一份古色古香。李煜明又“干”起了上大学时兼职的活儿,当起了导游,给前来的游客们介绍古村的历史。除了主打乡村游之外,李煜明还恢复了古戏台。村里的古戏台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,但却荒废了三十多年。在古戏台恢复后的第一场演出,李煜明又客串起了主播,他用手机直播,让这个村庄的“艺人”老人们有了粉丝,更唤起了他们年轻时的记忆,让祁剧再焕新春。除此之外,他还动员在家的老人们,养起了永州特产——九嶷山兔。李煜明懂得将村子里的特别之处充分利用,赋予了这个村庄与众不同的魅力,才使得它引人注目,令人向往。
关心群众,为人民服务。共同的经历,让李煜明也和村民们关系更加密切,琵琶岗村的村民以刘姓和肖姓为主,每个姓氏又分为几个宗族,众多的人口若能团结定会有无穷的力量,他担任村官后便成立了村民互助会,有困难就一起扛。有村民因为关心他的身体,陪他早起锻炼,每天五点半叫他一起晨跑,一步步的脚印让他对琵琶岗村有了更深的了解;他将外出打工的琵琶岗村的年轻人们加到一个微信群里,让他们能时刻了解家乡的变化。一起度过的日子让他们不是亲人,胜似亲人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李煜明因深受爷爷的影响,秉承了清正廉洁的为官风格,不吃老百姓的、不用老百姓的。他毕业时本可以得到一份月薪六七千的工作,但他选择了做一名村官,一个月到手只有一千七,但是李煜明说,让一个村庄富起来,本就是可以让他骄傲一辈子的事情。
的确,将百余户家庭带出贫困,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。正值十九大召开之际,国家富强的具体做法明显而深刻,正是因为有办事果断有头脑的新鲜血液的加入,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的那样:“青年时代,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,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。”李煜明选择将百户人家的脱贫致富之路写进自己的青春,选择为老百姓谋福祉,便是他身为共产党员,用实际行动奉献自己,为人民服务,干实事之举。而90后,亦不再是那么不靠谱,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,靠着与前辈们一样的认真负责和与他们不一样的时代体验,给一个个难题予新的解决方案,李煜明便是如此。值得琵琶岗村民们的信任,值得社会的信任,更值得党和群众的信任。
(审核:岑蓉 黄望军 赵玲令)